HTML5是HTML最新的修訂版本,2014年10月由全球資訊網協會(W3C)完成標準制定。[2][3][4]目標是取代1999年所製定的HTML 4.01和XHTML 1.0標準,以期能在網際網路應用迅速發展的時候,使網路標準達到符合當代的網路需求。廣義論及HTML5時,實際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內的一套技術組合。它希望能夠減少網頁瀏覽器對於需要外掛程式的豐富性網路應用服務(Plug-in-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例如:Adobe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與Oracle JavaFX的需求,並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加強網路應用的標準集。 具體來說,HTML5添加了許多新的語法特徵,其中包括<video>、<audio>和<canvas>元素,同時整合了SVG內容。這些元素是為了更容易的在網頁中添加和處理多媒體和圖片內容而添加的。其它新的元素如<section>、<article>、<header>和<nav>則是為了豐富文件的資料內容。新的屬性的添加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同時也有一些屬性和元素被移除掉了。一些元素,像<a>、<cite>和<menu>被修改,重新定義或標準化了。同時APIs和DOM已經成為HTML5中的基礎部分了。[5]HTML5還定義了處理非法文件的具體細節,使得所有瀏覽器和用戶端程式能夠一致地處理語法錯誤。[6] 發展歷史[編輯]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為Web Applications 1.0,是在2004年由WHATWG提出。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發布。[7]WHATWG表示該規範是目前仍在進行的工作,仍須多年的努力。[8]目前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Safari(版本4以上)、Internet Explorer(版本9以上)已支援HTML5技術。 儘管HTML5已經在網路開發人員中非常出名了,但是它成為主流媒體的一個話題是在2010年的4月,[9][10][11][12]當時蘋果公司的CEO賈伯斯發表一篇題為「對Flash的思考」的文章,指出隨著HTML5的發展,觀看影片或其它內容時,Adobe Flash將不再是必須的[13]。這引發了開發人員間的爭論,包括HTML5雖然提供了加強的功能,但開發人員必須考慮到不同瀏覽器對標準不同部分的支援程度的不同,以及HTML5和Flash間的功能差異。[14] 2014年10月28日,W3C正式發布HTML5.0推薦標準。[15] 標準化歷程[編輯] 2004年6月,Mozilla基金會和Opera軟體公司在全球資訊網協會(W3C)所主辦的研討會上提出了一份聯合建議書[16],這份提案主要針對該技術能向下相容瀏覽器的同時,也可以擴展更多新技術[17],其中Web Forms 2.0初步規範草案被提出,但因W3C已著力於XHTML的發展,故此建議書於8票贊成,14票反對下被否決[18],這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不久後,一些廠商宣布成立網頁超文字技術工作小組(WHATWG)組織,以繼續推動該規範的開發工作,該組織再度提出Web Applications 1.0規範草案[19],後來這兩種規範逐漸合併成今天的HTML5[20][21]。2007年,獲得W3C接納,並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團隊。 2016/05/06 10:36AM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RWD網站改版
HTML5是HTML最新的修訂版本,2014年10月由全球資訊網協會(W3C)完成標準制定。[2][3][4]目標是取代1999年所製定的HTML 4.01和XHTML 1.0標準,以期能在網際網路應用迅速發展的時候,使網路標準達到符合當代的網路需求。廣義論及HTML5時,實際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內的一套技術組合。它希望能夠減少網頁瀏覽器對於需要外掛程式的豐富性網路應用服務(Plug-in-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例如:Adobe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與Oracle JavaFX的需求,並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加強網路應用的標準集。 具體來說,HTML5添加了許多新的語法特徵,其中包括<video>、<audio>和<canvas>元素,同時整合了SVG內容。這些元素是為了更容易的在網頁中添加和處理多媒體和圖片內容而添加的。其它新的元素如<section>、<article>、<header>和<nav>則是為了豐富文件的資料內容。新的屬性的添加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同時也有一些屬性和元素被移除掉了。一些元素,像<a>、<cite>和<menu>被修改,重新定義或標準化了。同時APIs和DOM已經成為HTML5中的基礎部分了。[5]HTML5還定義了處理非法文件的具體細節,使得所有瀏覽器和用戶端程式能夠一致地處理語法錯誤。[6] 發展歷史[編輯]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為Web Applications 1.0,是在2004年由WHATWG提出。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發布。[7]WHATWG表示該規範是目前仍在進行的工作,仍須多年的努力。[8]目前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Safari(版本4以上)、Internet Explorer(版本9以上)已支援HTML5技術。 儘管HTML5已經在網路開發人員中非常出名了,但是它成為主流媒體的一個話題是在2010年的4月,[9][10][11][12]當時蘋果公司的CEO賈伯斯發表一篇題為「對Flash的思考」的文章,指出隨著HTML5的發展,觀看影片或其它內容時,Adobe Flash將不再是必須的[13]。這引發了開發人員間的爭論,包括HTML5雖然提供了加強的功能,但開發人員必須考慮到不同瀏覽器對標準不同部分的支援程度的不同,以及HTML5和Flash間的功能差異。[14] 2014年10月28日,W3C正式發布HTML5.0推薦標準。[15] 標準化歷程[編輯] 2004年6月,Mozilla基金會和Opera軟體公司在全球資訊網協會(W3C)所主辦的研討會上提出了一份聯合建議書[16],這份提案主要針對該技術能向下相容瀏覽器的同時,也可以擴展更多新技術[17],其中Web Forms 2.0初步規範草案被提出,但因W3C已著力於XHTML的發展,故此建議書於8票贊成,14票反對下被否決[18],這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不久後,一些廠商宣布成立網頁超文字技術工作小組(WHATWG)組織,以繼續推動該規範的開發工作,該組織再度提出Web Applications 1.0規範草案[19],後來這兩種規範逐漸合併成今天的HTML5[20][21]。2007年,獲得W3C接納,並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團隊。 2016/05/06 10:36AM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RWD網站改版